比较正规的足球外围网站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2-13浏览次数:461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一)办学方向与定位

       比较正规的足球外围网站秉承“学生至上、能力为本,适应社会、打造品牌”的办学理念,遵循市场经济和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办学原则,深化教育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走“就业拉动、科研带动、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路子,立足菏泽及周边地区,面向省内外培养经济社会发展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建成以工科为主,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兴化工、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为特色的高等职业学院。我院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五年一贯制大专和各类技能培训为重要组成部分,为生产和管理一线培养应用型、操作型、技能型的一专多能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办成菏泽市重要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努力为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专科层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与行业企业广泛合作,面向社会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职业院校,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二)办学理念我院以修德、明志、精工、强能为校训,不断更新教育办学理念,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不断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了以教学做一体化为主要特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特色。

       (三)办学规模比较正规的足球外围网站是2012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学校。2013年我院招生计划数为600人,实际招生数379人,2014年我院招生计划数为800人,实际招生数590人,2015年我院招生计划数为1100人,实际招生数1098人,2016年计划招生1600人,实际招生人数1450人,2014年、2015年、2016年连续三年完成计划招生数。目前学院在校生3138人,各专业人数如下:

601×568

       (四)办学条件

       1. 教学基础设施情况

       比较正规的足球外围网站是2012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占地面积572,262平方米,建筑面积162,853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2.85万册,拥有财务模拟室、地源热泵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室、化工CAD室、化工仿真室、太阳能集热实训中心、物流实训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语音室等38个校内实训基地,基本能够保证教学训练的需要。教职工304人,学院目前下设9个系和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继续教育中心等31个机构。我院校园接入互联网带宽1024M,校园网主干带宽1024M,网络信息点2020个,教学用计算机910台,所有教室均安装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备。

       2. 师资队伍情况

       学院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院重要工作之一,面对高层次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的方针,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院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花大力气提高教师的学历、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逐步实现教师一专多能,通过“转型、转岗”合理使用教师资源。加强对一线教师、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力度,使更多教师逐渐向“双师型”过渡。

        (1)校内专任教师队伍基本情况分析

       学院校内专任教师队伍结构、青年专任教师结构情况如表2、3所示。

600×266

       通过表2的数据分析看出,学院建立了一支专任教师队伍,其中35周岁以下的教师77人,占专任教师的39.9%;校内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29.53%,中级职称教师占21.24%,初级职称教师占6.74%。教师队伍的学历学位结构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校内专任教师总人数的27.46%。

       (2)校内青年专任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636×271

       从表3看出,45岁以下的青年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学位的教师占38.46%,虽然青年教师队伍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学位比例较高,但还需要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在职读研等学习,发挥青年教师的潜能。

       学院要积极实施人才的“内培外引”战略,采取特殊政策引进在省内、国内知名的高层次的专业带头人和专业建设方面的领军式高级人才,同时进一步加强校内教师进修培训,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多渠道、多途径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业务水平,大力培养学院一批有先进高职教育理念的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努力构建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的优秀教学团队。

        (3)兼职、兼课教师队伍基本情况分析

600×177

       自建院以来,学院在搞好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兼职、兼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严格聘用标准和条件,动态管理。随着专业课比例的增大,难度的增强,需要大量的兼职兼课人员,应提高兼课兼职教师的学历水平,加强管理。

       (4)教师进修培训情况

       我院先后两次组织47人到天津职业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为期半年的专业深造。组织176人参加了高校教师转岗培训。先后组织282人次于每年暑假参加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

       我院利用暑假组织专业教师85人,到菏泽龙泵车辆有限公司、菏泽广源铜带有限公司、菏泽德润化工有限公司、菏泽交通集团、菏泽玉皇化工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顶岗锻炼,教师平均每年培训和企业顶岗锻炼时间1个多月。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执业资格、职称资格、考评员资格等培训考试,双师型教师79人。

       我院不断补充行业精英和企业骨干到教师队伍。不拘一格引进和聘请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精英、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学院任教,使学院教师资源的组合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现有兼职、兼课教师 12人。

       3.教育教学情况

       我院坚持以质量求生存,走内涵发展之路。在规范管理、质量监控等方面制定了一整套教学管理工作制度。课堂教学严格落实教学进程、授课计划、教学日志、双向考核等管理制度,重视教师备课、课件审核、授课质量和成绩分析等环节,严格执行调课、停课、补课审批程序。加强教学质量检查,开展听评课和学院、系部两级教学督导,确保有良好的教学秩序。

       我院突出对学生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紧跟产业发展需求,服务企业岗位要求,建立“教学做一体化、工学结合、双证融合”和推行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三位合一”,政府、学院、企业“三方联动”的办学模式,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我院积极与京东商城、北京中航天使教育集团、甲骨文公司、山东瑞信财务公司等单位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学生实训基地39个,派出工学交替、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学生4650人次,实现资源共享,努力造就一批符合市场需求、实践技能突出、就业层次高、社会适应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我院通过制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改革。明确开设平台课程、选修课程、拓展课程等;突出“教学做一体化,工学结合,双证融合”的教学模式,精简理论授课内容,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教学学时达到了总学时的60%以上。加强公共课教学改革,使公共课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基本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全面发展,制定了《关于公共课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压缩数学、英语课时数,调整《计算机基础课》、《应用文写作与国学课》教学内容,增设了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课程,体育则实行了按学生兴趣分类教学。将创业创新教育纳入整个课程体系,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专门开设了创业创新教育课程,建立了专业创新兴趣小组、学生创业社团,制定了学生创业创新奖励、鼓励机制。开展好第二课堂,尽可能多地开展一些社团、技能大赛、创新创业等各种活动,把第二课堂活动情况纳入学生的学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教育,构建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

       4.实践教学条件

       我院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山东省外包服务培训基地、山东省旅游产学研合作基地、菏泽市技能鉴定基地、菏泽市精神文明单位。

       (1)校内实习实训条件

       我院现有校内实训基地38个,主要包括机电、化工、汽修、新能源、会计、信息、物流、旅游等实训室,教学仪器设备2333.6万元,校内实训基地总建筑面积达到13377平方米,生均实践场所面积达6.17平方米,校内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2546.6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12320元。计划下半年再投入资金6800万元,建设自动化、建筑、汽车检测、空乘、电商、动漫等。目前资金已经到位,设备采购方案已经确定。

       校内实训基地设施设备齐全,能够满足学院的教学训练要求。学校通过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各专业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增加了实训实习学时,实训基地利用率高,保障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2)校外实习实训条件学院在改善校内实训条件的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多个校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目前学院有39个校外实训基地,学院先后与菏泽华星油嘴油泵公司实习基地、山东玉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训基地、甲骨文(山东)OAEC人才产业基地、漫博通动漫基地、菏泽康辉国际旅行社实习基地、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实习基地、中石化集团绿源地热开发有限公司实训基地、青岛蜗牛影视动画有限公司、菏泽天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习基地等多家企事业单位签定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学院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保障了与企事业单位的密切合作。实训基地运行稳定良好,确保了各专业学生外出实习(实训)的需要,取得良好的实训效果。学院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增加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量的同时,不断提高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使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并进一步深化校外实习基地的内涵建设,进一步增强学院与企业的融合,促进学生的顶岗实习与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

       (五)经费投入

       菏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院建设,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我院教学条件学校,2013年投入6961.91万元,2014年投入8447.04万元,2015年投入5337.75万元。现有固定资产总值8亿元,其中,教室27445平方米,学生公寓58524平方米,学生食堂面积10450平方米,图书12.85万册。

600×240

553×214

     (六)专业设置

       我院设经济管理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交通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物流管理系、新能源系、旅游管理系共9个系。现开设会计、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梯工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动漫制作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技术、食品生物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旅游管理、空中乘务16个专业,2016年新增新能源汽车技术、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音乐表演3个专业。

600×112

       (七)2016 年就业创业情况

      我院积极开展联合办学,订单培养、合作培养、双向选择、毕业实习与就业结合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就业工作,坚持对口就业、体面就业原则,确保就业质量,2016年学院有毕业生379人,具体就业情况如下表:

600×215

二、各专业人才培养情况

       专业一 : 会计

       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熟悉会计基本理论与相关财经法规,具有法律诚信意识和创新创业意识,熟练掌握会计基本技能,具备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出纳业务、会计管理、税务管理和财务管理能力,从事单位出纳、会计核算、会计监督、查账验证、纳税申报、会计咨询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结构及素质结构

        1、知识结构

       (1)掌握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应用文写作技能及人文知识;

       (2)掌握经济领域的主要经济法、税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

       (3)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及操作、维护等专业基础知识;

       (4)掌握基本的会计原理及会计核算、财务成本管理与分析方法;

       (5)掌握较全面的审计知识和方法;

       (6)掌握较全面的纳税申报和税务处理知识和方法;

       (7)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财政、金融、证券、国际贸易、管理等专业相关知识。

        2、能力结构

       (1)专业核心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掌握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基本方法,具有熟练的会计实务处理能力、财务报告编制能力;

       3)熟悉税收法律制度,熟悉纳税申报的流程,具备税费计算和申报以及税收筹划的能力;

       4)掌握会计基本理论,了解相关财经法律法规,具有审计业务处理能力;

       5)具有办理支付结算业务的能力,能够依法保管现金、有价证券和管理银行账户;

       6)掌握Excel及其他办公软件的操作技能,具备运用软件辅助进行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税费计算等工作的能力;

       7)具有较强的会计电算化技能,熟练运用会计信息化系统软件处理会计信息的能力;

       8)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基本的财务分析和管理能力;

       9)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具有较强资金运作、投资预测和能力。

       (2)其他能力

       1)具有良好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

       2)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3)具有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应用技能;

        4)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5)具有较强调查研究与综合分析能力;

        6)具有知识创新和自学能力。能通过考核获得相应的岗位证书,包括会计上岗证、初级会计师证、计算机等级证、外语等级证、驾照等。

       3、素质结构

       1)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以及较强的法制观念;

       2)具有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及质量服务意识;

       3)具有不断学习、创新的竞争意识和强烈的创业意识;

       4)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协调能力及独立工作的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能力

       (一)专业基本情况

       会计专业是本校比较成熟的专业,该专业属工商管理学科,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是以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为基础的基本理论应用学科,以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基础,主要学习财务会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资本运营、资产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国际会计核算的惯例,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侧重于实务操作,通过会计手工模拟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基本训练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强化学生财务管理、审计、经济法、税法方面知识的学习,为学生以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二)在校生规模

       2013级学生于今年7月毕业以后,目前会计专业还有三年制有三届在校生,分别是2014级、2015级、2016级,在校生的规模成合理递增趋势,分别是239人、289人和318人,总计846人。

       五年一贯制如下表:

590×134

       三、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在充分学习高职课程体系开发理论的基础上,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分析会计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构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601×625

       (二)课程体系构建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主要包括:整体化职业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设计几个基本步骤,进而编写相应的课业资源。在实施过程中有专家的引领、企业的参与,以及学校专业老师的努力,通过从典型工作任务到学习领域的导出和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具体转化,最终设计出相关的课业,形成一整套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和相应的课程资源。

       具体分三个层次:

       (1) 课程体系设计—专业负责人:以一个专业为对象进行课程体系设计。

       (2)课程整体设计—课程负责人:以一门课程(学习领域)的课程设计为内容。

       (3)课程单元设计—课程主讲教师:以一个学习单元(学习情境)为内容。课程体系结构:“一个平台,四个模块”课程体系

580×607

       四、创新创业教育

       在会计专业教育中融会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根据不同专业,开展在专业相关领域、行业进行创新创业的针对性教育。本专业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发掘本专业创新创业的教学内容,通过讲座或课程形式,启发学生将创新创业活动与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使各专业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专业内涵,并结合专业知识开展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

       五、培养条件

       (一)教学经费投入

       本系会计专业的特点就是投入少、收益大。目前主要投入表现在教室的多媒体设施上和实训室的实训装置上,总投入约计200多万元。

        (二)教学设备

       在教育信息化的年代,目前所有班级都配备新型的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等信息化终端设备。

        (三)教师队伍建设

       会计专业专任教师由2015年的16名通过引进人才,增加到18名。具体见下表。教师平均年龄44岁,硕士学位比重为33%,高级职称比重40%。“双师型”教师占43.75%,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占25%。特聘兼职教师8名,主要负责《企业会计模拟操作》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等课程的教学。为了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的结构,目前一方面在积极引进人才,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在职教师在职读研究生和下企业实践,提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

367×520

602×596

       (四)实习基地

       本系加强了对会计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校外实习的管理,使校外实践基地的规模不断扩大,实习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和完善。现有实习实训基地有:

       1、校内实训基地

578×337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562×188

       (五)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教育信息化将成为目前教师展开教育教学工作最重要的平台之一。继世界大学城出现之后,高职院校为建设应用信息化校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财力物力。从为教师购买大学城个人空间的账户,到为班级配备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等信息化终端设备,从对教师建设个人空间的培训和管理,到对教师个人空间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和操作的检查督促和评价。网络空间的资源储备、开放式教学、开放式学习、交流展示、学术研究、文化传播等优势为教师展开理论教学工作和学生实践指导工作提供了一个既虚拟又真实的教学平台。

       六、培养机制与特色

       (一)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与合作办学

       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育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虽然属于教育范畴但却有行业企业等市场主体的介入,因此,政府的外部推力必不可少。发达国家成功的实践经验表明:高校与企业合作创新教育模式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宏观调控。

       一方面,政府应通过制定法规、政策等方式明确引导、支持高校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育人,对开展产学研合作育人的高校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优惠政策、对其合作培养的学生给予更好的就业政策等。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立“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基金”、根据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业绩享受一定的减免税费等方式,吸引企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产学研合作育人工作。

        目前经管系和多家企业联合,共同合作办学,企业提供硬件,学校提供人才。通过“外引”,引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专家来校兼课、兼职,协同他们按照企业的要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改革课程体系,促进课题研究,实现“产学研”共同培养人才。

       目前经管系与菏泽学院经济管理系还进行了“校校”合作,自2015年11月双方举行了“会计教学研讨会”起,双方达成了共同培养人才的共识。毕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以双方都吸取他方优点弥补自身不足。菏泽学院理论水平和学术科研能力是我们学习的重点,而会计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式坦然地为菏泽学院展现。

       (二)教学管理

       经济管理系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教学规章制度,及时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和讨论学校的有关文件,制定相关措施,加强对教师工作指导和督促,提高教学质量,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管理,一是教学行政管理方面,按照学校要求做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对教学文件、教学业务档案、教师业务档案进行了整理和归档,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学资料档案。 二是教学过程管理方面,重视教学的常规管理,检查课堂教学秩序,落实教学计划、教案的准备及教学日历的执行情况;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并具体落实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工作,教学检查作为课程教学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与方法,贯穿于课程教学管理的全过程。通过教学检查,摸清教学的实际情况,发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加以指导,保证教学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同时,通过教学检查,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课程教学的优秀经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实现最化课程教学。三是教师业务素质管理方面,鼓励教师参加会计职称考试、参加各级师资培训,通过“传、帮、带”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使会计专业双师素质比例有较大幅度提高。

       七、培养质量

       2016年7月,会计专业向社会输出人才123人,除了继续深造的以外,97%的学生均走入工作岗位,由于学校注重实践教学,多次仿真实习,学生比较适应会计工作,所以专业对口率达到78%。学生们虽然走出了校园,但他们的上进心非常强大,在做好工作的同时,积极备考初级会计师和专升本。由于学生们努力、刻苦,所以就业单位非常满意,社会对本专业的评价也非常高。很多学生非常愿意学习会计专业,虽然会计专业在比较正规的足球外围网站历年招收中,学生考分都最高,但是每一级会计专业的学生数量仍都是居高不下。

       (一)社会评价。近三年来,我院会计专业为社会输送了123余名合格的毕业生。由于该专业教学始终坚持“教、学、做”一体化,重视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进入社会后,顶岗实习生均能很快、很自然地融入到工作岗位中去,真正做到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的“零距离”对接,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经与上海市平安普惠有限公司,菏泽交通集团,山东呈祥电气有限公司等六个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得到反馈信息令人满意,他们的评价是“实习生有强烈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工作投入,扎实肯干,在校所学知识与企业所需对接,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利用、发挥作用”。还有的用人单位评价“贵校注重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需求。”

       (二)家长评价。在2013级学生综合实训大赛现场,丁慧杰同学的家长说:“女儿在校不仅学会了专业,整体素质也有很大的提升,感谢学校,感谢老师!”。该生现已在菏泽市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式上班。

       刘银萍同学的父亲动情地说:“真没想到我的女儿如此优秀,真没选错学校,我为女儿的进步感到骄傲!”

        在每一届会计专业学生会计技能综合实训汇报会的现场都会赢得学生及家长的阵阵掌声和赞誉。

       (三)学生评价

       督导室人员参加了每一届电会专业学生的技能大赛,深深领悟到同学们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有的说:“在学校我不仅学会了做账,学会理财,更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整体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

       有的说:“感谢老师像妈妈一样对我们关爱和教导,从对会计工作的完全陌生到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为将来成为一名出色的财务人员奠定了基础,感谢学校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还有的说:“我们虽然是高职院校学生,比不上本科生,但由于老师教导,尤其注重实践,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绝不会亚于本科院校”。

       (四)就业单位及适应情况

        2013级学生共123名,就业人员达到97%,分别分布在菏泽、上海、北京、潍坊等十多个省市相关企业,绝大多数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专业对口,即会计、审计、统计等工作,从实习生反馈的信息及用人单位的评价来看,我院会计专业学生颇受欢迎。

       八、毕业生就业创业

       本专业的创业率达到92%,由于就业单位多,本专业的社会地位较高,创业的积极性就受到了约束。但学校为了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积极在校开展创业教育,具体措施如下:

       (一)依据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构建创新与创业课程体系。按照“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创新创业灵感、掌握创新创业方法、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目标设置必修课。同时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个人需求,设置与之相适应的、满足学生不同要求的公共选修课。

       (二)建立以培养“创新、创造、创业”精神,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创业教育思路,通过基础层面的教育教学、操作层面的创新创业实践和制度层面的不断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成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三)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1、创建学生参与科研创新训练的机制。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化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通过开放实验室,指导学生参与创新科研训练,吸引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通过科研训练,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可以通过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达到创业实践的目的。

       2、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由学生工作处(团委)牵头,创建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孵化基地,为学生进一步研发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支持,通过真实的创业活动,使创业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3、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的作用。将学生处(团委)、科研处等部门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科技节活动、创业计划大赛、学生社团活动等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第二课堂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自由交流,在全校形成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四)制订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激励政策

       为解决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在时间上的制约,对参与学科竞赛、开展技术研发及社会服务、发表论文、取得专利和创业实践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适当奖励学分,可代替创新创业选修课学分。

       九、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一)发展趋势:会计专业的发展有着广大的发展前景,有源源不断地社会需求。首先,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代理记账机构等中介机构;其次,各个企业;最后,政府及非盈利组织。会计掌握的是一个团体的经济命脉,所以,每一个团体都需要他们。并且会计部门在企业中起着主导地位,在企业里是一个核心部门,所以只要有企业产生,就有对会计的需求,“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因此,会计是一个永不衰退的产业。

       (二)建议:会计行业发展趋势显示会计也必将逐步拓宽新的领域,管理职能将脱颖而出,为了更好地适应正在变化的时代需要,我们必须建设有特色的会计专业。

       1、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进行大量的虚拟环境下的仿真实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2、完善实训设备,增加现代先进的会计软件投入,充分发挥会计实训室的作用,满足日常学习、实训以及技能竞赛的需求。

        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从行业企业会计部门调入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充实教师队伍;安排现有教师到企业及金融部门进行实习、实践锻炼提高专业实际能力,积累实际经验;鼓励中青年专任教师取得注册会计师、会计师、经济师等社会执业资格和经济系列专业技术职称;每年增加外出学习的机会,不断丰富知识和提高教学水平。

        4、加快教材建设,教材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目标相匹配,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教材。并适应教育信息化时代的需要,教材资源丰富多样并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以其共享。

       5、做好课程建设,要按照“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需求目标”构建一套完备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兼顾专科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能力教育。并打破专业壁垒,设置柔性课程学分,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根据自我发展的需要,跨专业选修课程,拓展视野。

        6、实行产学研合作,是发展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人才的主要途径,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7、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统筹“一体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兼顾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一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统筹考核评价,兼顾学历标准和行业企业要求,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十、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一)师资结构不甚合理。具体表现在职称结构上,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高;在学历上,研究生比例偏低,实践经验缺乏,总体年龄偏大。所以,我们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优秀教师团队。实施“优质双师培育”计划、“兼职教师规范化”计划,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和“专业带头人”作用,打造“双师素质”比例高、综合能力强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通过外部引进、组织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加会计职称考试、参加各级师资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使会计专业双师素质比例有较大幅度提高。

       (二)科研活动还需加强。课题申报不够,论文篇数不多。所以经管系还需重视科研,做到教学和科研兼顾;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师资培训,拓宽眼界;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参与科研活动,做课题、写论文,并把研究成果有效用于教学中。

       (三)教育教学投入仍显不足。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拨款和学生学费收入,多方共同承担教育成本的合理机制还没有形成,会计专业实训条件尚不能满足现有教学班级(20个班)的教学实训需要。教学设施需不断完善,对职业教育的加大投入还需政府的大力支持。

       (四)校企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入。如何充分将校企合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探索校企合作机制改革,激励政策,发挥双方的积极性,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项新挑战。建议加大市场调研的力度,加强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步伐。

       (五)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是学校发展的需求和趋势,尽管我们在这方面已经起步。但仍存在许多不足,既要提炼和总结教学改革阶段性成果,更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和省、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实现内涵建设的全面提升。

       (六)更加重视专业技能竞赛,并积极参加,“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提高综合能力,促进教学改革。

        通过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改革,课程设置进一步优化,实训室软件和硬件加以完善,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教师自觉、积极、主动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会计专业曾经参加的技能竞赛如图所示:

546×331

专业二:机电一体化技术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机械加工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动、电气控制技术、自动生产线技术及机电设备维修等基本知识,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能力,从事自动生产线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生产技术管理、服务与营销以及机电产品辅助设计与技术改造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能力

       1、专业设置情况

       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改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专业特点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教学管理基础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以课堂为主、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建立一种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2、在校生规模

       目前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规模达260余人,是我院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

       3、课程设置情况

       公共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心理健康,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体育,大学英语,大学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文写作,科学技术发展简史,创业创新培训等。

       专业基础与专业课: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计算机辅助绘图、三维实体设计、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数控原理与数控机床、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调试与维修技术、模具制造技术、企业管理、技能培训等

       4、创新创业教育

       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本专业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如采用教学做一体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多媒体教学等等。

       5、培养条件

       (1)教学设备

       我院教学设备先进,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同时,也拥有大量实验、实习设备,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教师队伍建设

       学院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院重要工作之一,面对高层次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的方针,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院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进一步制定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奖励办法,花大力气提高教师的学历、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逐步实现教师一专多能,通过“转型、转岗”合理使用教师资源。加强对一线教师、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力度,使更多教师逐渐向“双师型”过渡。

       机电系现有教师14人,其中高级讲师8人,讲师6人,硕士以上学历8人。双师型教师5人,骨干教师7人,另有兼职教师5人。

       本专业坚持“以德为先、优化结构、打造团队、强化素质”的工作方针,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按照“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的职业成长阶梯设计,制定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通过外出培训学习、教学实践、企业实践、教育科学研究等形式,培养教师的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学科知识拓展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专兼结合的“双师”队伍。

        (3)实训基地建设

       坚持校内外结合的方针,突出专业课程与技能学习相结合,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设能够满足教学、实训、考核为一体的综合性训练、实习实训场所。校外基地建设要巩固原有基地,开辟和新设专业技能训练关联密切的有实力的新基地,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力争建成几个稳定的校内校外相结合、自建与共建相结合、专业实训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

       首先,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全部教学活动中。在新的教学计划的构架下,体现“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教学以“学中做、做中学”的形式开展。 

       其次,在现有实践教学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更新教学设施,以满足专业教学需求。现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训场所主要有:电工实验室、电子实验室、钳工实训室、金工实训室、电工技能实训室、cad/cam实训室等。

       在改善校内实训条件的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多个校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先后与华星油嘴油泵厂、广信船配油嘴油泵有限公司、山东华泽精密模塑有限公司、菏泽学院实训基地等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实训基地运行良好,保障了学生外出实训的需要,取得了良好的实训效果。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增加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量的同时,不断提高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使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并进一步深化校外实习基地的内涵建设,进一步增强学院与企业的融合,促进学生的顶岗实习与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

583×414

       三、培养机制业特色

       为体现“产学合作,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由传统实践教学向教学、生产、研究一体的教学模式转变,本专业与华星油嘴油泵厂、广信船配油嘴油泵有限公司、山东华泽精密模塑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合作办学,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建设“厂中校”、“校中厂”。通过学生下工厂实践体验,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认识。很好地解决了理论实践的相脱节的问题,收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四、培养质量

       院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开展毕业生就业活动周,举办校园招聘会,联系用人单位,调查了解毕业生实习就业情况、落实签约情况,同时对未就业的毕业生再行推荐与指导;其中联系就业单位10家,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加大就业指导与就业市场开拓力度,生生推荐,负责到底。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2.6%,就业专业对口率达到68.5%。从调查情况来看,学院毕业生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和在校学习经历,对学院的教学情况进行了客观合理的评价,他们普遍认为我校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设施和师资水平比较满意,认为三年的大学生活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并针对教育教学提出一些合理建议:关于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部分毕业生认为,应进一步突出特色,更加体现适用原则。

       五、毕业生就业创业

       目前在毕业生中,大部分同学在对口企业从事专业技术相关工作,也有部分同学进行自主创业。例如:宋旭同学自主创业,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旭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六、专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由于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精密机械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因此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习: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计算机辅助绘图、三维实体设计、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数控原理与数控机床、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调试与维修技术、模具制造技术,还得进行必要的实验和实习训练,如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 CAD/ CAM 软件应用< 上机操作>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钳工实习、车工实习、电工实习、电子实习、生产实习等。学会最基本的仪表操作、数控车床加工与编程等。并且能活学活用有机地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发现其中的必然联系。

       七、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 

       本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努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但是主要局限于订单培养、共建基地、顶岗实习等方面的校企合作,属于浅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合作内容比较简单也不深入,形式也比较单一,特别是欠缺技术开发方面的深度合作,没有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功能,不能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2、实验实训条件不能满足专业发展的需求 

       本专业与企业合作创设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职业情景,设计并改进校内基本技能实训、校内课程实训和校内综合实训多个实训项目,使学生的学习与企业实践零距离对接,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但是,现有的实验实训室设备配制较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缺乏相应的配套设备等,实验实训条件已不能满足专业发展的需求。

       3、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专业教师大多没有到企业锻炼过,未感受过真正的企业工作环境及具体工作内容,因此,所授知识往往趋于理论而忽视实践,或在实践方面应用性较差,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亟待提高。

       (二)对策 

       1、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互惠共赢的模式 

       大专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应该建立在一定的利益基础之上,利益是双方产生合作驱动力的根本源泉。所以校企合作要深入下去,必须努力探寻互惠共赢的利益点,才能使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把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融入企业价值链中,主动承担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要站在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角度上,深入挖掘服务企业潜能,强化服务企业的能力。 

       2、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深化实验实训内涵建设 

       借助高职示范院校的建设,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建设,要深入实验实训内涵建设,实现校内实训、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建立完善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与企业合作进行实验实训课程建设,设计并改进实验实训项目,改革实训教学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注重营造职业氛围,强化职业素质教育,在实验实训教学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创设真实工作情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3、做好师资的专业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每年至少安排3名教师至企业实践锻炼1个月以上,2名教师到相关企业或培训基地学习专业技能,了解计算机专业社会发展行情,参与企业相关的具体技术工作,真实感受企业的工作过程。引进企业相关的技术专家作学生的客座教授,不定期为教师、学生作专业技术讲座。选派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技能水平。

专业三:电梯工程技术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电梯控制技术、电梯案例与保护、电梯结构与工作原理等基本知识,具备电梯生产、维护、销售、服务、管理等能力,从事电梯设备及其控制系统的安装、编程、调试、维护、保养、检修、产品销售、技术改造、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能力

        1、专业设置情况

       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改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专业特点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教学管理基础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以课堂为主、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建立一种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2、在校生规模

       目前我院电梯工程专业规模40余人,是我院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

       3、课程设置情况

       公共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心理健康,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体育,大学英语,大学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文写作,科学技术发展简史,创业创新培训等。

       专业基础与专业课: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工厂用电、计算机辅助绘图、机械设计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电梯安装与调试技术、电梯维修、电梯安全技术、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电梯结构与原理、电梯控制技术、企业管理、技能培训等

       4、创新创业教育

       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本专业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如采用教学做一体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多媒体教学等等。

       三、培养条件

       1、教学设备

       我院教学设备先进,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同时,也拥有大量实验、实习设备,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教师队伍建设

       学院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院重要工作之一,面对高层次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的方针,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院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进一步制定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奖励办法,花大力气提高教师的学历、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逐步实现教师一专多能,通过“转型、转岗”合理使用教师资源。加强对一线教师、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力度,使更多教师逐渐向“双师型”过渡。

       机电系现有教师14人,其中高级讲师8人,讲师6人,硕士以上学历8人。双师型教师5人,骨干教师7人,另有兼职教师5人。

       本专业坚持“以德为先、优化结构、打造团队、强化素质”的工作方针,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按照“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的职业成长阶梯设计,制定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通过外出培训学习、教学实践、企业实践、教育科学研究等形式,培养教师的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学科知识拓展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专兼结合的“双师”队伍。

       3、实训基地建设

       坚持校内外结合的方针,突出专业课程与技能学习相结合,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设能够满足教学、实训、考核为一体的综合性训练、实习实训场所。校外基地建设要巩固原有基地,开辟和新设专业技能训练关联密切的有实力的新基地,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力争建成几个稳定的校内校外相结合、自建与共建相结合、专业实训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

       首先,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全部教学活动中。在新的教学计划的构架下,体现“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教学以“学中做、做中学”的形式开展。 

      其次,在现有实践教学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更新教学设施,以满足专业教学需求。现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训场所主要有:电工实验室、电子实验室、钳工实训室、金工实训室、电工技能实训室、cad/cam实训室等。

       在改善校内实训条件的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多个校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先后与菏泽华鼎电梯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菏泽学院实训基地等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实训基地运行良好,保障了学生外出实训的需要,取得了良好的实训效果。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增加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量的同时,不断提高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使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并进一步深化校外实习基地的内涵建设,进一步增强学院与企业的融合,促进学生的顶岗实习与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

600×201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为体现“产学合作,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由传统实践教学向教学、生产、研究一体的教学模式转变,本专业与菏泽华鼎电梯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合作办学,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建设“厂中校”、“校中厂”。通过学生下工厂实践体验,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认识。很好地解决了理论实践的相脱节的问题,收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五、专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中的垂直交通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对于电梯的节能、智能、安全、远程等控制的进一步要求呼声越来越高。电梯控制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技术,包括控制器、传感器和调速方法等多种技术。

       1、环保。当今世界非常清晰地认识到生存与发展的关系:不环保就无法生存,没有生存根本谈不上发展。绿色理念在全球已经深入人心,绿色理念是电梯发展总趋势。

       2、驱动系统使用永磁同步无齿曳引机。

       3、电梯产业将信息化、网络化。电梯控制系统如何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将是未来电梯设计的主流趋势。

       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教学管理和教学监控有待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师资队伍水平和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专业带头人及课程责任教师的培养及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由于高职教学的特殊规律,加之生源质量相对不高,办学经费有限,这些问题的存在增加了高职教学的工作难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修养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二)对策

       1、打造师资队伍

       教学管理和教学监控有待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师资队伍水平和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专业带头人及课程责任教师的培养及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由于高职教学的特殊规律,加之生源质量相对不高,办学经费有限,这些问题的存在增加了高职教学的工作难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修养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2、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学院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促进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课程教学设计,融“教、学、做”为一体,着力将课堂教学延伸至企业一线。积极与行业、企业开展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合作。

       3、强化教学实践环节、拓宽培养路径

       不断深化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全面落实双证书制度,加大对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

专业四:工业机器人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动、PLC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等基本知识,具备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能力,从事工业机器人及工作站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维护与维修、技术与生产管理、服务于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能力

       1、专业设置情况

       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改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专业特点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教学管理基础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以课堂为主、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建立一种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2、课程设置情况

       公共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心理健康,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体育,大学英语,大学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文写作,科学技术发展简史,创业创新培训等。

       专业基础与专业课: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C程序设计语言、机器人基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检测技术、机械制造基础、工业过程控制、电气控制与PLC技术、专业英语、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实操、现代企业管理等。

      3、创新创业教育

       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本专业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如采用教学做一体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多媒体教学等等。

       三、培养条件

       1、教学设备

       我院教学设备先进,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同时,也拥有大量实验、实习设备,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教师队伍建设

       学院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院重要工作之一,面对高层次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的方针,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院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进一步制定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奖励办法,花大力气提高教师的学历、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逐步实现教师一专多能,通过“转型、转岗”合理使用教师资源。加强对一线教师、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力度,使更多教师逐渐向“双师型”过渡。

       机电系现有教师14人,其中高级讲师8人,讲师6人,硕士以上学历8人。双师型教师5人,骨干教师7人,另有兼职教师5人。

       本专业坚持“以德为先、优化结构、打造团队、强化素质”的工作方针,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按照“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的职业成长阶梯设计,制定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通过外出培训学习、教学实践、企业实践、教育科学研究等形式,培养教师的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学科知识拓展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专兼结合的“双师”队伍。

       3、实训基地建设

       坚持校内外结合的方针,突出专业课程与技能学习相结合,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设能够满足教学、实训、考核为一体的综合性训练、实习实训场所。校外基地建设要巩固原有基地,开辟和新设专业技能训练关联密切的有实力的新基地,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力争建成几个稳定的校内校外相结合、自建与共建相结合、专业实训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

       首先,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全部教学活动中。在新的教学计划的构架下,体现“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教学以“学中做、做中学”的形式开展。 

        其次,在现有实践教学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更新教学设施,以满足专业教学需求。现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训场所主要有:电工实验室、电子实验室、钳工实训室、金工实训室、电工技能实训室、cad/cam实训室等。

       在改善校内实训条件的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多个校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先后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东方教具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实训基地运行良好,保障了学生外出实训的需要,取得了良好的实训效果。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增加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量的同时,不断提高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使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并进一步深化校外实习基地的内涵建设,进一步增强学院与企业的融合,促进学生的顶岗实习与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为体现“产学合作,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由传统实践教学向教学、生产、研究一体的教学模式转变,本专业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东方教具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合作办学,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建设“厂中校”、“校中厂”。通过学生下工厂实践体验,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认识。很好地解决了理论实践的相脱节的问题,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五、专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工业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工业机器人是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人工成本快速提高促使企业用工业机器人来提高产业附加值、保证产品质量,使工业机器人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大规模机器人的出现也会催生大量新岗位,包括机器人的研发、操控和维修等岗位。需要大量操作与维护、编程与调试、维修与保养等应用工程师。

       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教学管理和教学监控有待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师资队伍水平和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专业带头人及课程责任教师的培养及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由于高职教学的特殊规律,加之生源质量相对不高,办学经费有限,这些问题的存在增加了高职教学的工作难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修养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二)对策 

       1、打造师资队伍 

      教学管理和教学监控有待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师资队伍水平和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专业带头人及课程责任教师的培养及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由于高职教学的特殊规律,加之生源质量相对不高,办学经费有限,这些问题的存在增加了高职教学的工作难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修养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2、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学院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促进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课程教学设计,融“教、学、做”为一体,着力将课堂教学延伸至企业一线。积极与行业、企业开展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合作。

       3、强化教学实践环节、拓宽培养路径。  

      不断深化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全面落实双证书制度,加大对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

专业五:计算机应用技术

       一、人才培养目标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2)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及从业岗位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计算机技术在企事业单位中发展、应用的需要,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数据库等常用软件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基本应用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从事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站开发与维护、平面设计、动画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数据库开发与管理、应用程序开发等计算机相关应用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计算机专业高等应用型人才,实现“一张文凭,多种证书,一技之长,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学生除修完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并考核合格外,还必须符合以下要求:取得《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证书》(B级以上),《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二级以上)和相关专业资格证书或从业证书(一种以上),方可视为完成全部学业。

       本专业的学生毕业时要求获取以下职业证书中的一种:网络化办公专家、网页设计师、平面设计师、网站开发工程师、三维设计师、软件测试工程师、IT硬件维修工程师、网络信息化工程师、Java开发工程师等计算机相关资格认证。

       2、从业岗位

       本专业培养既能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设计、开发和维护工作,又能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应用与管理工作。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平面设计、网站开发与管理、图形图像处理、动画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多媒体软件产品和应用软件开发等工作。

       其主要业务工作范围是:

       (1)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办公自动化操作工作;

       (2)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多媒体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站开发与维护等工作;

       (3)能够在平面设计工作室从事数码影像产品的设计制作、广告设计、动画设计、图形图像的高级处理等工作;

       (4)能够从事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后台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5)能够从事各类计算机系统的安装、配置、管理、维护和维修工作,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知识结构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践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文化素质修养高、专业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主要包括通用知识和专业知识。

       1. 通用知识

       通用知识是学习和掌握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基础和工具,并对今后从事的计算机应用工作起辅助和支持作用。通用知识包括扎实的文化、社会科学和法律知识,以及计算机数学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硬件基础、计算机专业英语等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2. 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工作的根基。专业知识包括图形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网站建设、数据库管理与开发、应用程序开发、多媒体技术应用等。

       (四)能力结构

       1. 基础能力

       计算机相关高等数学的应用能力;基本程序设计能力;计算机系统管理和维护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平面设计与动画设计能力。

        2. 专业能力

       使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的设计、调试和维护能力;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系列软件的能力;综合性网页设计与制作能力;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能力;计算机平面设计与动画设计能力;多媒体素材的处理能力;计算机系统的安装、配置、管理和维护能力。

       3. 综合能力

       良好的人际交往及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竞争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

       (五)素质结构

       主要由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政治,法律意识,道德修养的人格品质等方面),文化素质(包括人文知识,文化修养,现代意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身体心理素质(包括性格气质,心理调节,身体生理,体育卫生等)和专业素质所构成。

      1. 基本素质

       (1)政治素质

       具有热爱祖国,为祖国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践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维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

       (2)道德素质

       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克已奉公;

       (3)文化素质

       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4)身心素质

       掌握并爱好一种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达到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目的,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国防军事知识。

       2. 职业素质

       (1)责任意识

       有高度的责任感,有严谨,认真,细致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

       (2)协作精神

       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有协调工作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3)探索改革精神

       尽量培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精神;

       (4)遵守职业道德遵

       守行业规程,保守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

       二、培养能力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校学生人数:

600×80

教学课程计划表:

600×487

600×457

       三、培养条件

       我系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坚持培育、转型、招聘、提高的师资队伍 建设思路 。根据学院组建要求及化学工程系实际,2013年,选派7位相关及相近专业教师分别到天津职业大学、深圳职业学院脱产学习半年,通过学习掌握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了业务能力,增强了信心。通过与兄弟学校的座谈,了解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当前招生就业形势、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实施方案、实验实训建设、教学管理制度的制订与落实、教学方法改革、教材建设等情况,为我系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我系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共有5名教师取得了技师职业证书,成为双型教师,不仅能做好理论教学,同时还具有实践教学的素质。为提高教学的实践经验,全体教师利用寒、署假顶着寒风烈日多次组织教师到菏泽玉皇化工公司、菏泽科耀化工公司等企业对口实习锻炼,了解企业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管理方法、用工需求等,并写出实习心得体会。为提高业务水平,先后选派9名教师参加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师培训,5名教师参加全国职业教育教师署期企业顶岗实习,并取得结业证书和优异成绩,为更好的完成专业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加强师资队伍,学院先后招聘了10名教师充实我系,他们大多研究生毕业,专业知识扎实,年青而富有朝气,为使青年教师尽快得到提高和锻炼,采取了加强业务培训和新老教师相互听课、指导等方式和途径,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了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壮大了教学团队。

       实习基地建设

      (1)校内实习基地建设

600×89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600×110

       信息化建设

     硬件设施建设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我校办学初始就把建设现代化教育设施作为学校建设发展的重点项目,及早对学校的现代化教育环境进行规划,并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分期分批投入资金添置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确保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保持处于领先状态。在2013年已建成了较完善的现代化教育技术体系,建成了多媒体电教中心、计算机教学中心、语音教学中心,全部教室体都配备了多媒体,并实现了网络通过光纤上网,专任教师配备一台电脑,为学校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1)校园网管理平台:采用有整合学校教学、教务、信息发布、网络管理等各项应用的校园网平台。

       (2)全部课程实现现代教育手段,教师上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队伍情况

535×73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为促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经济,紧密联系企业实际,使学生更快适应企业岗位,自成立以来,我系经常深入到企业调研,了解当地IT行业的现状,人才、岗位、工种需求等情况,通过调研综合分析,制订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使学生学以致用,加强实践性教学比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三年来我系陆续将菏泽、济宁、济南、天津等几家公司建立专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见习、顶岗实习的需要,缓解了企业用工紧张状态。通过与企业的沟通,初步与甲骨文公司、天津软通动力公司、济南漫博通公司等达成联合办学意向,实行定单培养,校企共建,企业参与制订教学计划,并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即能促进专业招生,又能为企业储备大量的后备人才,实现校企双赢。

600×408

      教学管理

       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力度,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系在建设初期,认真制订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强化责任措施,深化教学模式改革,采取教—学—做教学法、实践与理论结合方式等多种新型教学法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做好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教学实践等环节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等教学常规工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着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标,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教师集体观摩教学,鼓励教师无课时随机听课,做好听课记录并点评,听课制度的实施,不仅对上课教师是一种激励,成功的经验得到了发扬,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同时也促进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师责任意识,因此要求每位教师上课前必须有教案、课件,准备要充分,不仅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简化理念教学,强化实践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仅学习理论知识,更能增强动手能力。由于教师少,教学任务重,所有老师都承担了多门课程,且大部分课程是教师第一次教,教材不熟悉,为上好每一堂课,许多老师不辞辛苦查阅、收集大量资料,经常备课、制作课件花费几天时间,熬夜已成常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加强教师日常管理,认真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是具体实施课堂教学有序、高效进行的重要保障,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措施。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指导与督促,真正做到以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我系每学期在开学初都认真学习学院的有关教学管理制度,下达教学任务,组织教师认真编写教学进度表;院系领导经常督促检查教师上课情况、学生考勤、教学日志的填写;严格按规定控制教师调串课,有事提前请假,杜绝缺漏课现象的发生。不定期检查课堂秩序,教学计划的落实、教案的准备和执行情况,强化教学质量评估,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综合评价,并对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处理,提出整改意见,并反馈给教师加以改进。

       五、培养质量

       无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本专业2015届毕业生约90%已就业。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市场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应用的家庭化、普及化,信息产业的规模化,推动了计算机技术人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的互联网时代以后,计算机应用人才更是供不应求。

       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近年来,本专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和改革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师资队伍尚不能很好地满足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需要,整体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不够合理;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缺少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学团队;教师学历教育专业不完全对口,部分教师专业相近或相关,专业知识不扎实,教育教学尚不能适应高职教育需要,实践动手能力较弱;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偏低,兼职教师数量少,专任承担的专业课程较多,教学任务重;学院对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2.学院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实验、实训设备缺乏,化工单元实训设备空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课实训课的开展,给教学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学生反映较强,对专业招生影响很大,制约了专业的发展。

       3.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合作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范围不广、企业类别较单一;企业未能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专业缺少紧密合作的骨干企业;校企联合办学起步较慢,合作管理措施不够到位 。

       4.教师技术服务能力较弱,社会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措施不够到位,教师主动服务企业的意识不强,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技术服务和技术研发项目较少,科研动力不足。

      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加快教师教育思想观念转变。强化政策导向,健全教师引进、聘用及培养机制,加大师资培训经费投入,落实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制度,鼓励教师到高校学习深造,深入企业了解最新计算机应用技术,邀请教育专家及企业工程技术到校讲座;重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教师投入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2、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实验、实训室建设。积极争取政府各项专项资金的投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办学经费来源,保证教学经费的投入逐步加大,提高内涵建设经费投入力度。对专业建设项目,资金及时安排到位,专款专用。

       3、成立产学研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工作。建立更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积极与教务、科研、社会服务部门一起推动产学研。修订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及考核办法,开创产学合作新局面。

专业六: 动漫专业

       一、人才培养目标

        1、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2)学制:三年。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动漫、影视、游戏、网络、建筑漫游、出版、广告等一线岗位需要,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熟悉影视动漫专业的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掌握动漫游戏创作、动漫设计、影视后期制作的岗位业务和操作技能,能从事策划、编导、三维建模、材质灯光、FLASH动画设计、插画、摄影摄像岗位等工作,具备敬业、诚信、合作、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3、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586×332

581×602

       4、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

       ①具备一定写作功底,了解剧本编写的基本知识。

       ②掌握动画运动的规律,掌握二维、三维动画制作程序的基本理论知识。

       ③掌握影视创作和设计的相关知识;熟悉特效、合成、创作等的制作方法知识。

       ④熟悉各种设计软件的各种操作原理及使用方法知识。

       ⑤了解掌握影视动画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并能在实践中融会贯通知识。

       (2)能力结构

       ①具有能设计与制作二维动画作品的能力,能熟练使用FLASH软件、漫画的各种表现语言和表现技巧。

       ②具有较强的动画短片剧本的构思和写作能力,能进行动漫设计制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会动画创作。

       ③具有较强的动漫角色造型的设计能力;具有游戏制作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专业的辅助设计和创作。

       ④具有使用三维软件进行建模、灯光渲染、材质贴图的能力,能有较强的专业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力。

       ⑤具有影视创作、影视特效制作和后期合成的技术知识和创作技巧。

       (3)素质结构

        ①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②具有专业所必备的文化基础,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和审美能力;具有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有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有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掌握从事动漫等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④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

       5、职业证书

       (1)山东省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

       (2)山东省或国家高等学校计算机一级考试。

       (3)本专业涉及职业范围内的技能证书。

       (4)其他适合的相关资格证书。

       二、培养能力在校师生:

381×94

       教学课程计划表

588×417

587×667

587×227

       三、培养条件

       1、教师队伍建设

       (1)基本要求专任专业教师应具备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具有本专业相应技术职称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本专业教师情况一揽表

600×214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合作办学

       为促进动漫专业学生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经济,紧密联系市场实际的需要,使学生更快适应企业岗位,自本专业成立以来,我系经常深入到企业调研,了解当地动漫行业的现状,人才、岗位、工种需求等情况。通过调研综合分析,制订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使学生学以致用,加强实践性教学比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目前本系的动漫专业已经与济南漫博通公司等达成联合办学意向,我们系的老师也在积极联系其余的企业,争取更多的公司和企业参与到本专业的建设中。

       在以后的具体工作执行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实行定单培养,校企共建,企业参与制订教学计划,并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即能促进专业招生,又能为企业储备大量的后备人才,实现校企双赢。

       ②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定岗进修,让教师成为“专家型职业人”,教师在企业中能够学到新的技术、促进教学的改革,培养更加贴近企业的人才,大大地缩短了企业的用人成长周期。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也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实习条件。

       2、教学管理

       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力度,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动漫专业在本校属于建设初期,学生也只招收了2016年的一届。目前所有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在进行中。在具体的工作实施中,我们认真制订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强化责任措施,深化教学模式改革,采取教—学—做教学法、实践与理论结合方式等多种新型教学法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做好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教学实践等环节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等教学常规工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着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标,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教师集体观摩教学,鼓励教师无课时随机听课,做好听课记录并点评,听课制度的实施,不仅对上课教师是一种激励,成功的经验得到了发扬,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同时也促进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师责任意识,因此要求每位教师上课前必须有教案、课件,准备要充分,不仅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简化理念教学,强化实践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仅学习理论知识,更能增强动手能力。由于教师少,教学任务重,所有老师都承担了多门课程,且大部分课程是教师第一次教,教材不熟悉,为上好每一堂课,许多老师不辞辛苦查阅、收集大量资料,经常备课、制作课件花费几天时间,熬夜已成常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加强教师日常管理,认真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是具体实施课堂教学有序、高效进行的重要保障,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措施。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指导与督促,真正做到以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我系每学期在开学初都认真学习学院的有关教学管理制度,下达教学任务,组织教师认真编写教学进度表;院系领导经常督促检查教师上课情况、学生考勤、教学日志的填写;严格按规定控制教师调串课,有事提前请假,杜绝缺漏课现象的发生。不定期检查课堂秩序,教学计划的落实、教案的准备和执行情况,强化教学质量评估,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综合评价,并对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处理,提出整改意见,并反馈给教师加以改进。

      五、培养质量

       无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目前没有毕业生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动漫专业在中国算是一个新的学科方向,但是以动漫技术为依托的动漫产业在中国算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国家对动漫专业的以后发展也是大力扶持,出台了很多的保护性措施和切实的资金辅助。这个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学校的教育息息相关,中国的各大高校也都开展了动漫专业课程。但是对于高职类院校说,难度更大,与本科院校的篇章理论课的学习不同,高职类偏重实践操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要紧随市场需求的步伐。在合理安排课程的基础上,把学生带出去进行实践类的学习,让学生尽快适应这个行业的工作环境。

       动漫是个发展较快的产业,传统的动漫工艺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动漫产业的要求。 计算机元素的大量引入,使得动漫变得更为生动、逼真,流通得更为迅速。种种电脑特技让大众对动漫发展瞠目结舌之时,也给整个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种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对动漫专业人才的要求,动漫的创作早已不是传统陈旧的纸上绘制和印刷,计算机元素的加入、越来越细的设计分工,也给动漫专业人才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动漫不再是单一的学科,而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综合学科,它要求动漫工作者是兼具创作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在教学计划的设计上,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对他们创作能力的培养。 创作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增加学生的人文修养,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足够的理解和把握,对文学、艺术和影视创作有一定的研究与修养,只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素质,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

       发展建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校学习的总时间比本科生要少,为了增加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对创意训练加强,培养学生创造力。准确定位,确定特色教学。高职类学校就是要以市场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培养的目标上,从学校出发,制定适合本专业发展的教学计划,不断完善刻出体系,优化专业结构。在教学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遵循 “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原则。

       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近年来,本专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和改革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而对于本校来说,动漫专业起步较晚,在教学管理、刻出设置、实训室建设、技能鉴定等方面可供参考的经验贫乏,致使动漫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的的困难和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师资队伍尚不能很好地满足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需要,整体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不够合理;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缺少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教师学历教育专业不完全对口,部分教师专业相近或相关,专业知识不扎实,教育教学尚不能适应高职教育需要,实践动手能力较弱;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偏低,兼职教师数量少,专任承担的专业课程较多,教学任务重;学院对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学院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实验、实训设备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课实训课的开展。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合作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范围不广、企业类别较单一;企业未能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专业缺少紧密合作的骨干企业;校企联合办学起步较慢,合作管理措施不够到位 。尽管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但是动漫专业在短时间内与产业的联合,与以效益和高效为工作核心的公司理念存在偏差。这也是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的原因之一。

     教师技术服务能力较弱,社会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措施不够到位,教师主动服务企业的意识不强,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技术服务和技术研发项目较少,科研动力不足。

      课程体系不完善。由于动漫专业是个较新的专业 ,对于该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往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 在相当多的专业院校里,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对动漫专业的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定位,许多人认为动漫专业的教育就是美术教育和计算机教育的结合,有的人则偏重技术层面或艺术层面。 对其教育本质理解的狭隘, 导致制定的专业培养方案并不完善。事实上,动漫专业教育即使是细化了专业方向,也仍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理论与技能结合、创作与经营结合等内涵形成的综合性教育体系。 所以需要不断的探讨课程体系,逐步完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

      整改措施

       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加快教师教育思想观念转变。强化政策导向,健全教师引进、聘用及培养机制,加大师资培训经费投入,落实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制度,鼓励教师到高校学习深造,深入企业了解最新计算机应用技术,邀请教育专家及企业工程技术到校讲座;重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教师投入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实验、实训室建设。积极争取政府各项专项资金的投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办学经费来源,保证教学经费的投入逐步加大,提高内涵建设经费投入力度。对专业建设项目,资金及时安排到位,专款专用。

      成立产学研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工作。建立更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积极与教务、科研、社会服务部门一起推动产学研。修订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及考核办法,开创产学合作新局面。

专业七: 汽车检测与维修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汽车维修、汽车驾驶、汽车及配件经营、汽车运输等领域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熟练进行汽车检测与维修及其相关产品设备的应用、维护、销售与管理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汽车销售、检测维修和特约服务等企事业单位。

       1、在汽车检测维修企业从事车辆故障诊断、检测与维修工作;

       2、在汽车运输与维修企业从事技术管理工作;

       3、在汽车销售企业从事汽车及配件营销等工作;

       4、在保险公司等单位从事车辆估价、车辆险理赔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一)知识结构

       1、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能够适应本专业第一线工作对文化基础知识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2、掌握生产第一线所必需的本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能正确检索运用本专业技术资料,掌握一定的专业学习技巧;

       3、掌握机械、电气、电子、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了解本专业的先进技术及其发展动向;

       4、掌握本行业的生产技术知识及典型车型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5、熟悉企业管理及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结构

       1、熟练掌握汽车各组成部分的构造,能对常见车型进行熟练的折装和结构分析,具有通过实际操作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具有熟练的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的使用维护与调整操作技能,能正确使用各种汽车维护、调整工具与设备;

       3、具有检测、分析、排除汽车常见故障的能力,熟练掌握汽车修理操作工艺和方法,达到中级汽车维修工(或电工)技术水平;

       4、汽车驾驶技术达到C级驾驶执照要求;

       5、具有较强的生产组织与管理知识,具有对本专业生产过程进行合理组织与调度的初步能力;

       6、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市场经济的心理承受能力;

       7、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通过初级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8、具有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一般性英文资料的能力。

       (三)素质要求

       l、具备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素质;

       2、具有遵守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

       3、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意识;

       4、具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意识。

       二、培养能力

      专业基本情况: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生规模是三个年级5个班,其中2014级59人;2015级50人;2016级70人,2013级学生43人已于2016年7月毕业。

       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

       (一)理论课程体系

       l、文化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业指导,体育,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礼仪,普通话,心理健康等。

       2、专业基础与专业课: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汽车构造与原理(发动机)、汽车构造与原理(底盘与车身)、汽车电气系统、汽车车身电子技术、汽车检测充诊断技术与设备、汽车故障诊断方法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基础、汽车美容与装饰、汽车维修业务管理、二手车交易与评估、汽车配件与营销、电动汽车概论等。

       (二)实践课程体系

       l、金工实习

       2、机械制图测绘

       3、汽车拆驾实习

       4、汽车电器拆装与电气线路安装实训

       5、汽车维修检测综合实训

       6、电动、电混电动汽车驱动部件的拆装实训

       7、职业资格培训与考核

       8、毕业实习

       (三)创新创业教育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与菏泽市人社局合作,在2013级、2014级学生学生第五学期开始了大学生创业培训课程,2013级学生全部取得培训合格证书,2014级学生目前正在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

       1.创业意识培训。将培训学员作为创业者来评价,让学员衡量自己是否适合创办一个小微企业;为自己建立一个好的企业构思。

       2.创业计划培训。将学员的创业构思,用系统的知识去计划、演算,形成自己的创业计划书,包括对计划创办的企业进行评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企业的人员组织、企业法律形态、法律环境和自己的责任、预测启动资金需求、制定利润计划、判断企业能否生存、企业开办之后的注意事项等。帮助学员创新观念,明确创业目标,掌握创业必备的专业知识、创业技巧和相关经营管理知识,指导科学合理地选择创业项目,提高创业基本能力。

       3.创业模拟实训。

       4.融入职场通用能力培训。

       5.创业培训教材统一使用《创办你的企业》(大学生版)。

       三、培养条件

       教学经费投入:

        教学设备:

       1.教室设备:多媒体设备包括电脑、投影仪、音响系统等。

       2.办公室设备:电脑、投影仪、打印机等。

       3.实训室设备:四轮定位仪、举升机、车轮动平衡机、轮胎拆装机、汽车检测线、前照灯检测仪、油泵试验台、发动机综合检测实训台、自动空调试验台等,具体设备如下:

       汽车整车维修设备

592×318

588×337

       汽车钣金设备(已有)

591×200

      教师队伍建设:

     现有汽车专业教师10人,其中,高级讲师5人,硕士以上研究生3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双师型教师5人。并从校企合作单位邀请多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优秀人才来校进行实训指导教学。

       实习基地:

       1.菏泽润华汽车园

       2.菏泽中汇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烟台)

       4.菏泽市大洲实业有限公司

       5.菏泽鲁西南汽车城比亚迪4S店

       6.菏泽市交通集团

       7.北京现代菏泽通源4S店

       8.中国大地保险公司现代教学技术应用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一)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1.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人才类型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强调“实用型、应用型”。多年来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从开始提出的“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到后来的“实用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其本质都是高级专业型人才,其工作内涵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实际的生产和服务,其工作岗位是生产第一线。因此,高职教育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定位与办学模式就必须依托行业、企业,确立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思路。

       2.校企合作思路。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是完善学校教育功能的有效模式之一,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转化与发展,更有利于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失为提高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3.“协同育人”的校企合作是指高职院校与行业协会、相关企业相互合作,共同参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以及具体的教学活动环节,双方在生产、教学、科研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使学校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达到学校、企业、行业、学生、社会等多赢的效果。企业需要人才,渴望学校培养的人才“称心如意”,行业可以整合多数相关企业的诉求,参与完善整合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接触企业知识、了解行业及社会需求,对其自身今后个人发展有积极意义;社会和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引导和协调上述各方,实现不同目标下的利益共通。因此,“育人”是多赢的基础,只要参与合作的多方在这点上达成共识,“协同育人”的机制才能够长期有效地贯彻执行下去。

     (二)协作办学

       从学院建院初期到目前第一批应届毕业生顺利毕业,交通系一直在摸索与企业合作再慢慢深入到合作办学的模式。

       1.与菏泽润华的合作意向:在向润华输入了部分实习生后,大部分学生受到了企业的认可,因此企业初步有了和交通系合作办学,希望达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目的。

       2.与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意向:通过和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校企合作方面的协议书,我们希望在下一步根据企业本身的需求,再结合学生本身的意向,定向地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从而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

       (三)教学管理

      1.理论课程设置:文化基础课(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专业基础与专业课(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

       2.实践课程设置:金工实习、机械制图测绘、汽车拆驾实习、汽车电器拆装与电气线路安装实训、汽车维修检测综合实训、电动、电混电动汽车驱动部件的拆装实训、职业资格培训与考核、毕业实习等。

      五、培养质量

    毕业生就业率:2013级毕业生就业率为95.45。

     其就业专业对口率为90.48%。

       毕业生发展情况:部分毕业生就业后获得用人单位好评,在菏泽润华集团就业的赵福玲、黄唯一等近十名学生被集团列为后备干部培养对象。

       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就近三年新生入学情况来看,学生数量每年稳步提高,说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就读意愿较高。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一)创业情况:

       1.2013级汽车班班长卢永康在菏泽医专附近开设了专营外贸运动服饰和运动装备的外贸品牌店。

       2.2013级汽车班团支书黄少涵在东明自己的老家开设主题花店,主营各种鲜花礼品业务。

        (二)采取的措施。

       1.系领导带领各位老师积极联系各对口4S店和相关单位,解决学生实习问题。

       2.学生根据自身需求积极搜集相关单位招聘信息。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汽车制造厂、汽车改装厂及汽车维修企业从事汽车检测、维修、营销,从事汽车检测、维修、营销等技术和管理工作。 可获得的技能证书: 计算机二级证书;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汽车维修中级工证书、汽车电工中级工证书;汽车驾驶证书(C照)。

       (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近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平均每年以24.5%的速度增长,这就使得急需培养大量的汽车专业人才。汽修行业的技术骨干高级技师中98%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我国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随着汽车业的腾飞,直接带动了汽车维修业的繁荣。汽车维修业已成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庞大产业,汽车维修市场的迅速发展,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学生就业遍布全国各地。在东部沿海城市,该专业学生的高级技能人才收入甚至超过本科、硕士研究生。不少毕业生通过该专业成为行业骨干,或走向市场独立创业,前景看好。全国有二十多万人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工作,而接受过系统培训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员还不到从业人员的百分之十,特别是经过专业化培训的优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员,具备专业汽车营销能力,能够从事汽车营销、技术服务、汽车信贷、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交易等复合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才更是十分匮乏。我国汽车制造、汽车销售、汽车维修、汽车售后服务行业对汽车技术服务人员的预测需求量约为80万,而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新增从业人员近30万,急需具有现代服务意识和现代维修技能的行家能手。目前,维修企业的发展和人员素质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之需。在现有的220万从业人员中,接受过中级以上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专门人才比例仅占20%左右,技师和高级技师只有8%,且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一级工人中38.5%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已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业发展的“瓶颈”。也正因此,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才培养被列入了“国家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在越来越全球化的中国市场,汽车行业的竞争其实也是汽车技术的革新和竞争,是汽车技术人才的竞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前途一片光明。

       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存在的问题包括:实验设备较少,实验室不足,学生人均实验设备低于同类院校;教师中年轻教师比例较低,存在后继乏力的现象;课程设置需要进一步改革,与社会需求学生接受水平相适应。

       整改措施:期待学院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增加实验实训设备,同时增加人员编制,让更多优秀年轻人投入到职业教育中来。课程改革方面,在系专业带头人的引导下,多方调研,积极对接学生,开展头脑风暴,集思广益,设置社会需要,学生能接受的优质课程。

专业八 应用化工技术

       一、人才培养目标

       1、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高中、中职毕业生。

       (2)学制:三年。

       2、培养目标及从业岗位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面向石油化工、煤化工行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牢固掌握应用化工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重点掌握从事石油化工、煤化工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应用技能,适应石油化工、煤化工行业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2)从业岗位

       ①能在第一线从事煤炭深加工与利用和石油化工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②能在炼油、化工、能源、轻工、环保等部门从事化工生产、建设、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及技术服务工作;

       ③能从事煤化工、石油化工企业的工艺设计、技术改造及新产品的研发工作;

       ④能从事相关化工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管理及应用工作;

       ⑤能从事煤化工、石油化工产品的质量监控、质量检验工作; ⑥能从事化工产品的营销业务工作;

       ⑦能从事化工行业的分析化验工作。

       3、人才培养知识、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

      (1)知识结构

       ①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理论知识;

       ②熟练地掌握英语,英语水平应达到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二级或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及以上水平;

       ③掌握计算机应用与操作基本知识;

       ④掌握化学、化工工程、煤化工、石油化工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⑤掌握炼焦化学、炼焦化学产品回收与加工、煤焦油的分离与精制、石油加工工艺等专业知识,熟悉煤化工、石油化工产品生产工业的基本知识;

       ⑥化工生产原理及相关工艺流程的基本知识;

       ⑦化工厂常见机电、仪表的基本知识; ⑧掌握化工制图的基本知识;

       ⑨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

       (2)能力结构

       ①具有煤炭气化、液化、炼焦生产技术及其它化工生产技术的项目建设、开发、管理及服务的基本能力;

       ②具有煤炭气化、液化、炼焦等化工生产主要设备和仪器操作的基本能力;

       ③具有一定的煤炭化工、石油化工生产工艺设计和改造能力;

       ④具有使用和简单的维护、保养生产设备、仪器的能力;

       ⑤具有分析化验能力;

       ⑥具有化工识图能力;

       ⑦具有化工仪器仪表使用能力;

       ⑧具有一定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基本意识;

       ⑨具有应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进行技术革新的初步能力。

       (3)素质要求

       ①具有敬业爱岗、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意识;

       ②具有遵守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以及较强的法制观念;

       ③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素质;

       ④具有不断学习、改革创新创业精神;

       ⑤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协调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

       ⑥具有竞争意识。

       二、培养能力

       1、专业设置情况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成立于2013年3月,2013年8月开始招生。

       2、在校生规模

588×129

       3、课程设置情况

       (l)文化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业指导,体育,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礼仪,应用文写作、科技发展史等。

       (2)主干专业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工艺制图、液体输送、化工机械设备与维护、化工传热技术、传质与分离技术、煤化工工艺、石油加工工艺、化工生产技术、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化工自动化与仪表、化工安全与环保等。

       4、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毕业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大局,关乎社会安定稳定。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面对2016、2017届毕业生,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纳入学分管理。聘请菏泽技师学院的老师上课,培训2013级学生86人,每班学时24个。通过创业教育培训,传达大学生创业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开业指导,企业经营管理,我市大学生创业基地,创业孵化基地情况,结合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活动,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推动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创业创造了条件并打下了良好基础,深受学生的欢迎,并全部通过考试认证。

496×350

       三、培养条件

        1、教学设备:

591×467

       2、教师队伍建设

       (1)专兼职教师队伍变化情况

557×73

       (2)专职教师基本情况

571×229

       (3)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我系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坚持培育、转型、招聘、提高的师资队伍 建设思路 。根据学院组建要求及化学工程系实际,2013年,选派5位相关及相近专业教师分别到天津职业大学、深圳职业学院脱产学习半年,通过学习掌握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了业务能力,增强了信心。通过与兄弟学校的座谈,了解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当前招生就业形势、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实施方案、实验实训建设、教学管理制度的制订与落实、教学方法改革、教材建设等情况,为我系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系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共有7名教师取得了技师职业证书,成为双型教师,不仅能做好理论教学,同时还具有实践教学的素质。为提高教学的实践经验,全体教师利用寒、署假顶着寒风烈日多次组织教师到菏泽玉皇化工公司、菏泽科耀化工公司、山东省易达利化工等企业对口实习锻炼,了解企业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管理方法、用工需求等,并写出实习心得体会。为提高业务水平,先后选派12名教师参加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师培训,5名教师参加全国职业教育教师署期企业顶岗实习,并取得结业证书和优异成绩,为更好的完成专业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加强师资队伍,学院通过政府引进优秀硕士毕业生2名,并先后招聘了7名教师充实我系,他们大多研究生毕业,专业知识扎实,年青而富有朝气,为使青年教师尽快得到提高和锻炼,采取了加强业务培训和新老教师相互听课、指导等方式和途径,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了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壮大了教学团队。

       3、实习基地建设

       (1)校内实习基地建设

581×135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584×215

       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化工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学生和企业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将企业作为高素质技能型化工人才的校外培养基地。

     我系在大量考察的基础上,2015年又先后与山东易达利化工有限公司、东营汇东化工公司、东营新发药业公司等达成校企合作意向,每学期根据教学计划,合理选择并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参观和见习,让学生置身于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

       为弥补我系实训设备不足对单元实训的影响,充分利用兄弟院校的教学资源,2015年4月我校与菏泽学院签订校际合作协议书,将菏泽学院化工单元实训中心作为我系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单元实训基地,在实训指导、场地、设备等方面给予支持,确保了化工实训计划的完成。

413×312

与山东易达利化工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

       4、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硬件设施建设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我校办学初始就把建设现代化教育设施作为学校建设发展的重点项目,及早对学校的现代化教育环境进行规划,并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分期分批投入资金添置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确保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保持处于领先状态。在2013年已建成了较完善的现代化教育技术体系,建成了多媒体电教中心、计算机教学中心、语音教学中心,全部教室体都配备了多媒体,并实现了网络通过光纤上网,专任教师配备一台电脑,为学校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⑴校园网管理平台:采用有整合学校教学、教务、信息发布、网络管理等各项应用的校园网平台。

       (2)全部课程实现现代教育手段,教师上课采用多媒体教学。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合作办学

       为促进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紧密联系企业生产实际,使学生更快企业生产岗位,自成立以来,我系经常深入到企业调研,了解当地化工行业的现状,人才、岗位、工种需求等情况,通过调研综合分析,制订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使学生学以致用,加强实践性教学比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三年来我校陆续将菏泽易达利化工等几家公司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见习、顶岗实习的需要,缓解了企业用工紧张状态。通过与企业的沟通,初步与菏泽易达利化工公司、曹县龙跃橡胶公司、东营汇东化工公司等达成联合办学意向,实行定单培养,校企共建,企业参与制订教学计划,并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即能促进专业招生,又能为企业储备大量的后备人才,实现校企双赢。

       2、教学管理

       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力度,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系在建设初期,认真制订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强化责任措施,深化教学模式改革,采取教—学—做教学法、实践与理论结合方式等多种新型教学法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做好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教学实践等环节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等教学常规工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着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标,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教师集体观摩教学,鼓励教师无课时随机听课,做好听课记录并点评,听课制度的实施,不仅对上课教师是一种激励,成功的经验得到了发扬,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同时也促进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师责任意识,因此要求每位教师上课前必须有教案、课件,准备要充分,不仅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简化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仅学习理论知识,更能增强动手能力。由于教师少,教学任务重,所有老师都承担了多门课程,且大部分课程是教师第一次教,教材不熟悉,为上好每一堂课,许多老师不辞辛苦查阅、收集大量资料,经常备课、制作课件花费几天时间,熬夜已成常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加强教师日常管理,认真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是具体实施课堂教学有序、高效进行的重要保障,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措施。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指导与督促,真正做到以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我系每学期在开学初都认真学习学院的有关教学管理制度,下达教学任务,组织教师认真编写教学进度表;院系领导经常督促检查教师上课情况、学生考勤、教学日志的填写;严格按规定控制教师调串课,有事提前请假,杜绝缺漏课现象的发生。不定期检查课堂秩序,教学计划的落实、教案的准备和执行情况。每学期组织一至二次老师集中听课,强化教学质量评估,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综合评价,并对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处理,提出整改意见,并反馈给教师加以改进。

       五、培养质量

       经过三年的系统培养,2016届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作为首届毕业生顺利完成培养计划走向工作岗位,毕业人数114人。通过二年半在校学习,学生无论在理论知识学习,还是实验、实训操作技能方面都等到了全面发展,在校期间所有学生至少取得一个职业技能证书;通过半年的顶岗实习,不仅强化了专业理论,而且丰富的实践能力,为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88.98,专业对口率54.46%。就业单位绝大部分是中大型化工、制药类企业,从事与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工作岗位,学生工作环境好,工作稳定,收入高。在工作中毕业生积极向上,充满活力,从点点滴滴做起,勤恳努力,认真学习,强化技能,就业单位满意率高,同时也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各方面对化工企业生产的妖魔化的宣传,使社会对化工专业造许多误解,严重影响了学生选择化工类专业的意愿,近年来化工专业生源严重不足,学生就读意愿不强,限制了专业的发展。

       六、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发展应紧随行业发展,应为区域经济服务,行业经济的热点就是专业发展的方向,企业的需要就是专业的追求,企业的满意就是育人的目标。随着菏泽化工行业的飞速发展,传统化工行业的转型、进步、升级,为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企业的技术进步、设备的更新换代、操作控制水平的自动化,企业员工的大量缺口,为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培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与就业空间。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应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满足化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简化理论教学、加强实践性教学等方面的突破,在人才培养质量、履行社会服务、工学结合办学等方面创出特色,为菏泽及周边的化工行业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化工企业的正面宣传,强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性,化工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提高了生活水平,而且促进了各项工业的发展。化工企业要自律,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环保措施,大力宣传当代化工思想,做到绿色环保,逐渐用行动消除社会的误解,提高化工企业的吸引力,增强学生的就读意愿。

       七、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近年来,本专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和改革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师资队伍尚不能很好地满足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需要,整体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不够合理;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缺少高水平专业带头人,缺少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学团队;教师学历教育专业对口率低,部分教师专业相近或相关,专业知识不扎实,教育教学尚不能适应高职教育需要,实践动手能力较弱;兼职教师数量少,聘请企业专业人员担任专业课的比例低,专任承担的专业课程较多,教学任务重;学院对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2、学院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实验、实训设备缺乏,化工单元实训设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课实训课的开展,给教学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对专业招生、学生技能培养影响很大,制约了专业的发展。

     3、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合作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范围不广、企业类别较单一;企业未能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专业缺少紧密合作的骨干企业;校企联合办学、产学结合起步较慢,合作管理措施不够到位 。

    4、教师技术服务能力较弱,社会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措施不够到位,教师主动服务企业的意识不强,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技术服务和技术研发项目较少,科研动力不足。

       八、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加快教师教育思想观念转变。强化政策导向,健全教师引进、聘用及培养机制,加大师资培训经费投入,落实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制度,鼓励教师到高校学习深造,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生产工艺和技术,邀请教育专家及企业工程技术到校讲座;重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教师投入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2、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实验、实训室建设。积极争取政府各项专项资金的投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办学经费来源,保证教学经费的投入逐步加大,提高内涵建设经费投入力度。对专业建设项目,资金及时安排到位,专款专用。

       3、成立产学研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工作。建立更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积极与教务、科研、社会服务部门一起推动产学研工作。修订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及考核办法,开创产学合作新局面。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教学质量,消除社会的误解,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习。

  专业九: 工业分析技术

       一、人才培养目标

       1、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高中、中职毕业生。

       (2)学制:三年。

       2、培养目标及从业岗位

   (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化工分析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熟练地运用化学分析及仪器分析等分析检验技术,对生产原料、中间产品及成品等进行质量检验及监控,能维护现代分析仪器,能进行化验室的组织与管理能力,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

      (2)从业岗位通过市场、企业调研,确定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化工、食品、制药、环保等行业,从事等产品分析、质量控制与管理、销售策划等相关岗位工作。

       3、人才培养知识、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

       (1)知识结构

       ①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理论知识;

       ②熟练地掌握英语,英语水平应达到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二级或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及以上水平;

       ③掌握计算机应用与操作基本知识;

       ④掌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够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和工艺指标,依据操作规程和分析技术独立操作,完成规范的分析报告,达到化学检验工岗位的职业能力中级工及以上水平;

       ⑤掌握化工制图的基本知识,能够阅读和绘制一般零件图。

       ⑥掌握使用常见现代分析仪器和环境监测仪器,具有正确使用、维护、保养设备的能力。

       ⑦具有查阅专业技术资料的能力;

       ⑧掌握化验室组织管理知识;

       ⑨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

       (2)能力结构

       ①实验室管理能力;

       ②能对实验数据进行正确处理,对结果做出正确分析,写出规范的检验报告;

       ③具有分析技术应用的基本能力;

       ④具有化工等企业实验室管理能力;

       ⑤具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

       ⑥具有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能力;

       ⑦具有产品营销的能力。

       (3)素质要求

       ①具有敬业爱岗、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意识;

       ②具有遵守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以及较强的法制观念;

       ③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素质;

       ④具有不断学习、改革创新创业精神;

       ⑤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协调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

       ⑥具有竞争意识。

       二、培养能力

       1、专业设置情况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成立于2015年8月,2016年8月开始招生。

       2、在校生规模 2016年招生13人。

       3、课程设置情况

       (l)文化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业指导,体育,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礼仪,应用文写作、科技发展史等。

       (2)主干专业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工业分析、化工产品检验技术、化工原理、实验室组织管理、环境分析、水污染控制技术、品质管理等。

        三、培养条件

       1、教学设备

600×416

       2、教师队伍建设

      (1)专兼职教师队伍情况:14人

      (2)专职教师基本情况

539×255

      (3)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我系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坚持培育、转型、招聘、提高的师资队伍 建设思路 。根据学院组建要求及专业实际,自2015年以来,广泛深入化工类企业及兄弟学校开展调研活动,了解了专业的当前招生就业形势,讨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实施方案、实验实训建设、教学管理制度的制订与落实、教学方法改革、教材建设等情况,为专业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加强师资队伍,学院通过政府引进优秀硕士毕业生2名,并先后招聘了工业分析、化工工艺专业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他们大多研究生毕业,专业知识扎实,年青而富有朝气,为使青年教师尽快得到提高和锻炼,采取了加强业务培训和新老教师相互听课、指导等方式和途径,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了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壮大了教学团队。

        2、实习基地建设

      (1)校内实习基地建设

592×120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院正积极与相关企业联系,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依托化工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力争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基地的基础上,再建立校外基地两个。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力度,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制订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强化责任措施,深化教学模式改革,采取教—学—做教学法、实践与理论结合方式等多种新型教学法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做好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教学实践等环节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等教学常规工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着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标,鼓励教师无课时随机听课,做好听课记录并点评,听课制度的实施,不仅对上课教师是一种激励,成功的经验得到了发扬,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同时也促进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师责任意识,因此要求每位教师上课前必须有教案、课件,准备要充分,不仅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简化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仅学习理论知识,更能增强动手能力。由于教师少,教学任务重,所有老师都承担了多门课程,且大部分课程是教师第一次教,教材不熟悉,为上好每一堂课,许多老师不辞辛苦查阅、收集大量资料,经常备课、制作课件花费几天时间,熬夜已成常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加强教师日常管理,认真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是具体实施课堂教学有序、高效进行的重要保障,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措施。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指导与督促,真正做到以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院系领导经常督促检查教师上课情况、学生考勤、教学日志的填写;严格按规定控制教师调串课,有事提前请假,杜绝缺漏课现象的发生。不定期检查课堂秩序,教学计划的落实、教案的准备和执行情况,强化教学质量评估,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综合评价,并对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处理,提出整改意见,并反馈给教师加以改进。

       五、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发展应紧随行业发展,应为区域经济服务,行业经济的热点就是专业发展的方向,企业的需要就是专业的追求,企业的满意就是育人的目标。随着菏泽能源化工等行业的飞速发展,传统行业的转型、进步、升级,为我院工业分析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企业的技术进步、设备的更新换代、操作控制水平的自动化,新的检验技术及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为高职分析检验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与就业空间。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应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简化理论教学、加强实践性教学等方面的突破,在人才培养质量、履行社会服务、工学结合办学等方面创出特色,为菏泽及周边的化工类行业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六、存在的问题

       本专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和改革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师资队伍尚不能很好地满足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需要,整体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不够合理;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缺少高水平专业带头人,缺少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学团队;教师学历教育专业对口率低,部分教师专业相近或相关,专业知识不扎实,教育教学尚不能适应高职教育需要,实践动手能力较弱。

       2. 学院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实验、实训设备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课实训课的开展。

       3. 校企合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专业缺少紧密合作的骨干企业;校企联合办学、产学结合、合作管理措施不够到位 。

     4.社会对化工类企业有较大误解,学生专业志愿较弱,生源不足。

       七、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加快教师教育思想观念转变。强化政策导向,健全教师引进、聘用及培养机制,加大师资培训经费投入,落实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制度,鼓励教师到高校学习深造,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生产工艺和技术,邀请教育专家及企业工程技术到校讲座;重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教师投入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2、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实验、实训室建设。积极争取政府各项专项资金的投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办学经费来源,保证教学经费的投入逐步加大。

       3、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积极与教务、科研、社会服务部门一起推动产学研工作。

       4、加强全方面管理,努力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强化宣传力度,转变思想观念,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学习本专业。

专业十: 食品生物技术

       一、人才培养目标

       1、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高中、中职毕业生。

       (2)学制:三年。

       2、培养目标及从业岗位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食品生物技术产品开发应用、检验分析、技术监督、生产管理等工作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2)从业岗位

       通过市场、企业调研,确定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食品、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医药等行业、企业,从事等生产操作、产品分析、质量控制与管理、产品研发、销售策划等相关岗位工作。

       3、人才培养知识、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

      (1)知识结构

       ①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理论知识;

       ②熟练地掌握英语,英语水平应达到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二级或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及以上水平;

       ③掌握计算机应用与操作基本知识;

       ④掌握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必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够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和工艺指标,依据操作规程独立操作,具有分析解决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达到生产岗位的职业能力中级工以上水平;

       ⑤掌握食品、功能性食品加工所需化学、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⑥掌握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理论,熟悉食品质量体系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⑦具有查阅专业技术资料的能力;

       ⑧熟悉食品、功能性食品、生物产品发酵工艺原理及典型工艺;

       ⑨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

      (2)能力结构

       ①实验室管理能力;

       ②能对实验数据进行正确处理,对结果做出正确分析,写出规范的检验报告;

       ③食品、功能食品生产加工能力;

       ④食品、功能食品产品研发能力;

       ⑤食品、功能食品分析检验能力;

       ⑥食品、功能食品质量管理能力;

       ⑦食品、功能食品营销技术服务能力;

       ⑧具有食品发酵工或食品检验工中级及以上的技能;

      (3)素质要求

       ①具有敬业爱岗、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意识;

       ②具有遵守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以及较强的法制观念;

       ③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素质;

       ④具有不断学习、改革创新创业精神;

       ⑤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协调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

       ⑥具有竞争意识。

       二、培养能力

       1、专业设置情况

       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成立于2015年7月,2016年9月开始招生。

       2、在校生规模

       2016年招生33人。

       3、课程设置情况

      (l)文化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业指导,体育,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礼仪,应用文写作、科技发展史等。

      (2)主干专业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营养与卫生、现代发酵原理与技术、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等。

       三、培养条件

       1、教学设备

568×591

       2、教师队伍建设

      (1)专兼职教师队伍情况:14人

      (2)专职教师基本情况

564×243

      (3)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我系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坚持培育、转型、招聘、提高的师资队伍 建设思路 。根据学院组建要求及专业实际,自2015年以来,广泛深入食品企业及兄弟学校开展调研活动,了解了专业的当前招生就业形势,讨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实施方案、实验实训建设、教学管理制度的制订与落实、教学方法改革、教材建设等情况,为专业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为加强师资队伍,学院通过政府引进优秀硕士毕业生2名,并先后招聘了食品工程、微生物专业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他们大多研究生毕业,专业知识扎实,年青而富有朝气,为使青年教师尽快得到提高和锻炼,采取了加强业务培训和新老教师相互听课、指导等方式和途径,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了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壮大了教学团队。

       3、实习基地建设

      (1)校内实习基地建设

580×124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院正积极与食品及相关企业联系,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依托化工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力争在2017年建立校外培养基地两个。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力度,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制订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强化责任措施,深化教学模式改革,采取教—学—做教学法、实践与理论结合方式等多种新型教学法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做好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教学实践等环节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等教学常规工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着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标,鼓励教师无课时随机听课,做好听课记录并点评,听课制度的实施,不仅对上课教师是一种激励,成功的经验得到了发扬,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同时也促进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师责任意识,因此要求每位教师上课前必须有教案、课件,准备要充分,不仅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简化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仅学习理论知识,更能增强动手能力。由于教师少,教学任务重,所有老师都承担了多门课程,且大部分课程是教师第一次教,教材不熟悉,为上好每一堂课,许多老师不辞辛苦查阅、收集大量资料,经常备课、制作课件花费几天时间,熬夜已成常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加强教师日常管理,认真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是具体实施课堂教学有序、高效进行的重要保障,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措施。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指导与督促,真正做到以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院系领导经常督促检查教师上课情况、学生考勤、教学日志的填写;严格按规定控制教师调串课,有事提前请假,杜绝缺漏课现象的发生。不定期检查课堂秩序,教学计划的落实、教案的准备和执行情况,强化教学质量评估,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综合评价,并对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处理,提出整改意见,并反馈给教师加以改进。

       五、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发展应紧随行业发展,应为区域经济服务,行业经济的热点就是专业发展的方向,企业的需要就是专业的追求,企业的满意就是育人的目标。随着菏泽现代食品行业的飞速发展,传统食品行业的转型、进步、升级,为我院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企业的技术进步、设备的更新换代、操作控制水平的自动化,企业员工的大量缺口,为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与就业空间。

       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应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简化理论教学、加强实践性教学等方面的突破,在人才培养质量、履行社会服务、工学结合办学等方面创出特色,为菏泽及周边的食品行业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本专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和改革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师资队伍尚不能很好地满足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需要,整体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不够合理;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缺少高水平专业带头人,缺少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学团队;教师学历教育专业对口率低,部分教师专业相近或相关,专业知识不扎实,教育教学尚不能适应高职教育需要,实践动手能力较弱。

       2. 学院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实验、实训设备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课实训课的开展。

       3. 校企合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专业缺少紧密合作的骨干企业;校企联合办学、产学结合、合作管理措施不够到位 。

       七、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加快教师教育思想观念转变。强化政策导向,健全教师引进、聘用及培养机制,加大师资培训经费投入,落实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制度,鼓励教师到高校学习深造,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生产工艺和技术,邀请教育专家及企业工程技术到校讲座;重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教师投入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2、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实验、实训室建设。积极争取政府各项专项资金的投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办学经费来源,保证教学经费的投入逐步加大。

       3、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积极与教务、科研、社会服务部门一起推动产学研工作。

专业十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适应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群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职业岗位:

       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土建施工企业从事工程项目组织、现场施工管理、质量验收、施工安全、材料检测、技术资料及工程造价等专业岗位的业务工作。主要岗位是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造价员、材料检测实验员。相关岗位为建筑工程现场监理员。

      3人才培养规格:

       1)专业技术能力:

       具有正确识读和熟练绘制建筑专业施工图的基本能力;

       具有正确使用建筑工程材料并进行检测、保管的能力;

       具有一般结构构件计算、设计和验算的能力;

       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专业工作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处理施工中技术问题的能力;

       具有参与施工图纸会审及招投标工作的基本能力;

       具有运用规范和技术标准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的基本能力;

       具有1~2个主要工种操作的初步技能;具有项目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具有借助工具书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及口语会话的基本能力;

       2)专业知识:

       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工程计量与计价、材料供应与检测、工程质量验评、施工技术内业档案、工程监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有关岗位知识;具有扩展专业知识和拓宽业务范围的基本条件。

       3)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

    具有从事本专业技术及管理岗位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专业技能;掌握综合处理有关施工现场技术及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经受挫折,不断进取;具有广泛的社会交往能力,适应各种社会环境;思路开阔、敏捷、善于处理突发问题。具有公平竞争与组织协调的能力;具有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能力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成立于2014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推行“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前2.5年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第6学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 。目前在校生有260多人,拥有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建筑仿真实训室、建筑识图实训室等。

     课程设置有主干课程:建筑力学、建筑构造与视图、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招投标、建筑材料检测与验收、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计量与 价、建筑结构与视图、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建筑施工组织与设计等。

       实训课程有现浇结构主体工程施工、保温与防水工程施工、现浇结构主题工程施工、建筑基础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预算实训、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施工放线实训、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实训、施工方案编制实训。

       三、培养条件

       在学院领导和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费投入优先保证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先后投入56万元,建立了工程测量实训室和建筑仿真实训室,大大改善了实验实训条件。选派优秀教师参加省骨干教师培训,更新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经验,改善自身知识水平。积极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专业现有骨干教师10人,研究生学历3人,双师型教师6人,企业外聘教师2人。现有教师的培养主要采用国内外培训、参加高职高专研讨会学习、到先进的高职院校交流学习、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等方式。

       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主要在多媒体教师和多功能一体化教室上课,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实训课程多在实训室或实训基地上课,切实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加强骨干教师引进与培养力度。通过引进与培养,使骨干教师能够参与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并能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的开发,教研能力和技术服 务能力显著提升。积极和企业单位挂钩,产学结合,合作办学,积极拓展有益的办学形式,输送更多合格人才。加强教学管理,建立教学督导制度。

       1、成立教学检查小组,教学主任任组长,各教研室、实验室的主任和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系教学秘书为成员,对系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

       2、系教学检查小组常年坚持工作,集中性检查与随机性检查相结合,重点检查与普遍检查相结合。

       3、检查内容含听课(理论课和实验课),毕业设计等各种实践环节,学生民主测验,召开师生座谈会。

       4、教学检查中做到有检查,有总结,有反馈。查找不足,树立教学工作的先进典型。教学检查结果与教师评定教学质量等级挂钩。

       5、不同学期,有不同的教学检查重点,起到对教学工作的促进和监控作用。

       五、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首先,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会使这一专业的教学成果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不断加大,导致优质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非常的稀缺,在就业市场上,这一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这对于高校开展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动力,高校做好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能够使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更加稳固的地位。

       其次,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会向复合型人才发展过渡。面临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以及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对从业人员要求标准的不断提高,促使相关专业的人才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在熟练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还要积极展开对管理学、计算机知识、外语知识的涉猎和学习,以提高自身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这种专业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的转变,会成为建筑工程技术行业从业人员的主要趋势。

       最后,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会逐渐向国际水平靠近。我国建筑行业近年来在行业内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以来,建成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工程项目,在我国建筑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一些地标性建筑的建成可以大大促进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提高,通过对这些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借鉴和参考,我国建筑行业在自身的技术水平上会有更大的提高,特别是向着国际化水准迈进的步伐会越来越快。

       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本专业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不够合理;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缺少高水平专业带头人,教师学历教育专业对口率低,部分教师专业相近或相关,“双师型教师”比例低。

       2. 本专业实验、实训设备缺乏,影响了专业课实训课的开展。

       3. 校企合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专业缺少紧密合作的骨干企业;校企联合办学、产学结合、合作管理措施不够到位 。

       七、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强化政策导向,健全教师引进、聘用及培养机制,加大师资培训经费投入,落实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制度,鼓励教师到高校学习深造,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生产工艺和技术,邀请教育专家及企业工程技术到校讲座;重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教师投入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2、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实验、实训室建设。积极争取政府各项专项资金的投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办学经费来源,保证教学经费的投入逐步加大。

       3、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积极与教务、科研、社会服务部门一起推动产学研工作。

专业十二: 物流管理

       一、目标与规格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培养适应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物流人才,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及外语和计算机基础,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实务和技能,具备从事物流策划、运输管理、配送、加工和仓储管理等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物流信息系统应用能力和物流活动操作能力,在工商企业、零售业、生产制造业和第三方物流公司从事物流操作及经营管理业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培养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于2014年6月成立,2014年九月招收第一届新生47名,2015年、2016年分别招生121名、85名,目前在校生总数为253名。

       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实践课程四个模块组成。课程体系框架如下表:

       表1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415×693

       二、培养条件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拥有多媒体教室5间,可容纳学生四百余名;已建成叉车实训中心一处,可满足学生日常实训需求;仓储物流仿真实验室和物流自动化系统正在建设中。

       现有专职教师8人,是一支拥有现代教育理念、结构合理、掌握前沿科学技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中副高职称2人,硕士以上学历5人,同时聘请国内著名物流企业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为了弥补校内实训资源不足的问题,也为了使学生更快的掌握物流岗位需要的技能、缩短学生将来适应工作的时间,目前我专业已与京东、阿里巴巴、顺丰物流、佳怡物流等国内著名物流企业以及本地从事物流、电商的知名企业天华电商物流园等达成校企合作意向。截止到目前,已先后有两批学生分别到顺丰物流和京东参加顶岗实习。

       三、培养机制与特色

       1、产学研结合

       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我专业积极推进产学研育人机制。目前产学研已深入到专业共建,课程共建,专业师资队伍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建等方面。

       (1)请物流行业专家讲授物流业的现状和发展,让学生及时了解本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也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知道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学习,也便于学生定好自己的计划。

       (2)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物流业管理人员作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

       (3)加强同企业的联系与合作,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积极到物流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参与物流学会等机构主办的学术活动,跟踪物流前沿技术,使专业教学改革健康进行。

       2、教学管理

       为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本专业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保障与评价体系,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制定合理的教学要求标准,并对教学工作进展与教学效果进行绩效考核,规范教学工作。另外,通过“四评”,即学生测评、教师测评、领导测评、督导测评手段监控教学,有计划地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本专业的教学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实践教学的交融并进,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培养质量

       现在,我国物流行业稳步快速发展,物流人才极度缺乏,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广大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结合这个契机,本专业制定了“面向物流企业,培养适应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掌握扎实的物理管理专业基本原理,具备从事运输管理、配送、加工和仓储管理物流活动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这使得本专业近年来新生报到率都保持在良好状态,平均新生报到率超过95% 。

       目前本专业还没有毕业生,但有两批学生参与了顺丰物流和京东两合作企业的顶岗实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企业的极大好评。

       五、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全国已有30多个省与城市作出了物流业发展规划并出台了必要的产业政策,国家发改委正在编写中国物流业发展大纲,并提出了物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初步意见。由于有政策的扶持,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开始步入快车道。物流总值的高速增长,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对物流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引进和发展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培养现代物流经营管理的高级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发展物流业,菏泽具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目前菏泽市委市政府正全力打造新兴战略产业、煤电化工、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五大基地,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这“五加一”的新思路,让菏泽蓄势待发。把建设商贸物流基地作为重要目标,已构建了面向东南西北辐射的立体交通网络,建成了一个大容量、高速度、立体化、宽带化、多媒体的通信网络,网络规模和技术档次在同等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提高了与国内外进行广泛联系的能力,大大完善了菏泽市场的聚集、辐射和媒介功能。菏泽已成为四省交界处的物流市场主体,物流企业发展迅速。近年来菏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但物流专业化水平低、成本高、难度大,制约了其生产流通和发展,发展现代物流业正是突破菏泽中小企业发展瓶颈的重要措施。我院开办物流管理专业,正适合物流管理的需要。

       六、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1.专业建设缺乏职教特色,处于不断的改革中。职业院校结合地方经济实际,建设特色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是学校生存的基点,也是我们加强专业建设根本目的所在。目前,我专业建设还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未能真正地融入当地的经济发展中。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当地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及时了解当地企业发展状况、人才结构和人才需求,增强我们专业建设的地方性和实用性。

       2.实习制度不够完善。要提高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质量,必须加强过程的管理,过程的管理依赖于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我专业正在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校外实习制度,包括《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考核细则》等文件。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将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3. 本专业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不够合理;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缺少高水平专业带头人,教师学历教育专业对口率低,部分教师专业相近或相关,“双师型教师”比例低。

专业十三:电子商务一、培养目标与规格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够胜任网上开店、网络营销、网络贸易、网店美工、网络客服等职业岗位,,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二、人才培养规格

600×540

600×540

       三、培养能力

     电子商务专业于2016年6月成立,2016年九月招收第一届新生193名,三个班为普通版,一个班为校企合作班。

     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实践课程四个模块组成。课程体系框架如下表:

600×817

600×826

600×827

       四、培养条件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拥有多媒体教室4间,可容纳学生四百余名;电子商务实验室和电子商务自动化系统正在建设中。

       教师8人,是一支拥有现代教育理念、结构合理、掌握前沿科学技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中副高职称2人,硕士以上学历5人,同时聘请国内著名电商企业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五、培养机制与特色

       1、教学管理为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本专业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保障与评价体系,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制定合理的教学要求标准,并对教学工作进展与教学效果进行绩效考核,规范教学工作。另外,通过“四评”,即学生测评、教师测评、领导测评、督导测评手段监控教学,有计划地提高教学质量。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本专业的教学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实践教学的交融并进,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1、专业建设缺乏职教特色,处于不断的改革中。职业院校结合地方经济实际,建设特色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是学校生存的基点,也是我们加强专业建设根本目的所在。目前,我专业建设还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未能真正地融入当地的经济发展中。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当地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及时了解当地企业发展状况、人才结构和人才需求,增强我们专业建设的地方性和实用性。

       2、顶岗实习制度不够完善  要提高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质量,必须加强过程的管理,过程的管理依赖于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我专业正在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校外实习制度,包括《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考核细则》等文件。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将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3、校内实训设施缺乏,校外实习企业为零。关于此问题,本专业会积极与电商企业洽谈合作事宜,也希望院领导能够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属于本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